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主办单位:云南省委统战部
国际刊号:1671-2811
国内刊号:53-1133/D
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首 页   |   期刊介绍   |   新闻公告   |   征稿要求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本站业务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期刊简明目录
      本刊论文精选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22353 人次
 
    本刊论文
“三段十有”主题式有效教研活动策略
  【摘要】如何策划教研活动、提高教研活动质量是摆在全体教研员面前的重要课题。构建"三段十有"主题式有效教研活动模型的基本内涵:准备阶段有主题、有方案、有学习、有研课;实施阶段有观课、有议课、有引领、有总结、有评价;延伸阶段有反思等。教研活动从经验性转变为科学化,从随意性转变为规范化,从粗放性转变为精细化,有效发挥教研活动高水平引领作用,促进教研活动文化特色建设。
  【关键词】主题教研;教研模型;教研质量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6-0014-03
  教研员组织开展教研活动是推进学科课堂教学改革、增强教师课程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如何策划教研活动、提高教研活动质量是摆在全体教研员面前的重要课题。几年来,我们坚持"课题带动教研、教研推动课改、课改促进发展"以及"科研重心下移、教研品味提升"的工作思路,在图们市"十二五"主导性课题"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与研究"引领下,教研员不断探索教研活动策划策略,建立了课题引领下有效教研活动模型,即"三段十有"主题式有效教研活动模型,教研活动真正发挥了高水平引领作用,形成了教研活动文化特色。
  一、提出"三段十有"主题式有效研究活动模型的背景
  有效教研是教研员追求的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就是帮助基层教师解决在课改推进和打造高效课堂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紧紧围绕当前教改的热点、难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研究。但是,我们开展的教研活动存在以下几个突出问题:
  首先,教研活动没有整体规划。教研活动脱离学科科研课题研究进程,脱离学校课改和教师教学实际需要,教研活动主题不明,目标不明确,组织者心中对教研活动要解决什么问题没有潽,教研活动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不能有效解决课改中的实际问题。
  其次,教研活动缺少教师参与交流。教研活动没有创新,形式单一,从准备到结束,广大参与教研活动的教师没有参与交流互动的机会,深入研讨的少,所以教师教研活动虽然参加了但受益甚微,教学状况依旧,达不到理想的教研效果。
  第三,教研活动缺乏效果意识。教研员没有安排教师对参与教研活动的成效进行反思梳理、消化吸收的要求,教师对教研活动成果尝试运用于教学实践状况也没有跟踪指导,因此教研活动成果不能得到及时的运用,也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这些问题,我们的教研活动丧失了应有的作用,影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发展成效。为了不断提高每一次教研活动质量和水平,我们必须从经验性转变为科学化,从随意性转变为规范化,从粗放性转变为精细化,精心设计,充分准备,严密组织,提升质量,追求实效,做到组织一场活动,提升一层能力;开展一次研讨,受益一批教师;搭建一个平台,展示一方风采,真正把有效教研活动落实到实处。
  二、策划"三段十有"主题式有效教研活动模型的内涵
  (一)教研员组织开展一次学科教研活动要分"三个阶段"
  任何形式的教学研讨活动都要有明确的研究主题。一次有效教研活动必须要围绕研究中心议题,整体策划,做到两头延伸。活动前期做到精心规划与充分准备;活动实施追求规范过程与提升质量;活动以后注重研究成果转化与有效落实,使得每一项研究成果在实践中变成教师的自觉教学行为。一次学科教研活动可分为"三个阶段":
  首先,活动准备阶段:选择主题;制定方案;组织学习;指导研课;其次,活动实施阶段:课堂观课;组织议课;专业引领;活动总结;活动评价;第三,活动延伸阶段:主题反思;跟进指导;实践延伸。以上三个阶段形成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准备阶段是有效教研的前提和基础,实施阶段是有效教研的重点和关键,延伸阶段是有效教研的深化和发展。
  (二)教研员组织开展一次学科教研活动要做到"十有"
  1.有主题。教研员做好大量调研基础上,根据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实际,确定教研活动主题,最好每次活动解决一个问题。
  2.有方案。学科教研活动实施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活动方案制定得如何,因为它是活动实施总的一个设计蓝图,也是活动的一个具体化表达。方案主要包括活动背景、活动主题、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程序和方式、活动要求等。
  3.有学习。要围绕中心议题,对研讨课承担者和参与活动者落实相关专题理论的学习,这是有效进行研究探讨的重要基础,也是研讨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习效果的有效方法。
  4.有研课(或磨课)。展示课是研讨教研活动中的重要环节。要围绕研究主题,策划者组织教师共同研究展示课的设计。做好展示课的设计和集体共同合作磨课的过程就是一次很好的参与研讨的实践过程。
  5.有观课。围绕中心议题,通过课堂教学的观课,落实一个具体教育教学理念、研究内容和教学模式,通过观课使得组织者和承担者公开教学,以引起参与者的思考。
  6.有议课。组织议课研讨,这是互动参与式教研的一种形式。观课以后由出课教师进行自我反思,听课教师和授课教师进行互动交流,大家围绕本次活动主题对本节课进行议课研讨,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讨论如何深化改革的思路问题。
  7.有引领。聘请专家针对主题进行专题理论讲座,进行专业理论引领,介绍最新的改革动态,以理论指导和引领研究实践。
  8.有总结。组织者全面总结每次活动,并提出具体的教育教学建议,促使学科教师将研究成果化为自觉行动。
  9.有评价。参与活动的全体教师要在活动结束时,填写对参加本次活动中的收获以及活动本身的评价表,以便今后改进我们的教研活动,提高活动的质量和水平。
  10.有反思。反思就是大家结合参加教研活动中所取得的成果进行反思,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消化,并深入思考如何改进教学实践。
  三、策划"三段十有"主题式有效教研活动模型的策略(一)选择教学实践中突出问题为主题
  任何一次活动必须先要搞清楚活动要解决的问题。教研员组织开展教研活动必须结合学校课改和学科教师课堂教学实际需要确定明确的教研主题。教研员通过深入学校进行视导调研、深入课堂听课、问卷调查、座谈交流等途径,了解和掌握区域教师急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或课改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教研活动主题。如,教研员可以围绕全市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带着课题深入学校集体"蹲点"和个体"深潜"相结合,跟踪课堂听课与教学视导,挖掘和选择一线教师热切需要的问题,如开展自主学习方式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探究性学习方式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合作学习方式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等主题式系列化教学研究活动,为基层教师搭建一个分享成果,研究问题的舞台。由于这些问题在实施新课程中具有共性的问题,也是打造高效课堂中需要深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二)精心制定教研活动方案
  教研员组织开展教研活动前必须具体设想进行主题研究的思路和框架。这就是教研活动方案,方案设计的越好,越有助于研究工作的成功。教研员研究设计方案的过程,就是整理研究工作的思路和过程,因为有了研究方案,主题研究就有了明确、清晰、可行的思路。每一个活动它都涉及到非常多的环节,因此就需要制定方案的时候对各个环节要进行解释和说明。几年来,我们高度重视制定教研活动方案的环节,坚持开展教研活动方案先行的原则,严格执行教研员教研活动方案的审批制度,在活动前两周制定,并上报学校领导审批备案,方案不过关绝不批准开展活动。
  (三)做好教研活动前期准备工作
  教研活动主题选择得当,计划方案设计也好,但活动前期准备工作做得不精细、不充分,将会影响教研活动的效果。教研活动准备到实施过程千头万绪,而且事事关键。教研活动准备阶段,应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抓好主题或专题学习的落实。活动准备阶段提前向教师公布研究主题和探讨的问题,落实围绕主题的理论学习,这是有效教研的关键环节。二是抓好研究课或展示课准备。通过研究课或展示课展示新的教学理念,展示新的教学方式方法,展示新的教学模式,具有很强启发性和引领性。三是抓好教学研究活动相关工作的审核。无论对承担研究课执教者的教案与课堂教学的准备,课堂观察者的观察量表的准备,或者专题主讲人的报告材料或经验材料,主持人的主持稿等应认真审查落实,做到心中有数。
  (四)科学、周密策划教研活动形式
  调查研究证明,教师最欢迎高质量的教研是课例研究及课后评课议课,尤其是大家共同参与的课后课例分析、交流研讨。通过研究课课例教师可以直接看到如何把新的教育理论变为可操作性的教学行为,通过课后深度交流研讨互相促进,在创新教学思路上教师得到新的启发和灵感,寻求自身的发展。针对以往教研存在的问题,教研员设计教研活动的形式上,一方面要注意搭建教师参与观课议课,听课教师、上课教师、专家对话的平台;另一方面也要重视专业人员的引领和专家的指导作用。
  (五)高度重视教研活动的辐射延伸
  教研活动的组织者应研究教研活动的辐射作用,使每次的教研活动最大限度地扩大影响力和受益面,教研成果都能有效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教研员在每一次活动结束后,可以利用书面交流、会后个别交流、网络交流等方式延续和拓展教研活动时空,进一步达成研究共识,并将共识转化为教学建议与教学行为。还有,教研员对重点骨干教师在学科教研活动中的研讨主题和内容落实情况进行在日常教学视导与听评课中,重点跟进,进一步做好指导,使得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创造性实践研讨主题和内容,成为教学的自觉行为。
  四、实施"三段十有"主题式有效教研活动模型的反思
  (一)"三段十有"主题式有效教研活动模型是追求问题解决的有效教研活动策略
  "三段十有"主题式有效教研活动模型的直接作用是解决教学问题。由于主题教研本身具有针对性强、目的性明确的特点,教研活动主题针对的是教师在平常教学实践中的困惑或疑难,研究的是教学中遇到的新问题或者难以处理的问题。所以,研究的过程,就是教师探索改进课堂教学的过程,优化课堂教学的过程。
  (二)"三段十有"主题式有效教研活动模型是重在全员参与互动的有效教研活动策略
  "三段十有"主题式有效教研模型强调全体教师在明确的主题下参与教研活动过程,成为教研活动的主体,在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中得到启示和受益。
  (三)"三段十有"主题式有效教研活动模型是课题研究相适应的有效教研活动策略
  "三段十有"主题式有效教研模型有效地把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整合起来,把课题研究的问题作为教研活动的主题,以教研活动过程为载体,逐步破解课题研究中的问题。通过一次或几次教研活动来解决课题研究中的一个问题,开展系列化的教研活动来完成课题研究的任务,从而在系列化主题教研活动中达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
  (四)"三段十有"主题式有效教研活动模型是规范教研活动的有效教研活动策略
  "三段十有"主题式有效教研活动模型促使教研员组织开展的教研活动逐渐向科学、规范、有序方向发展,也以此作对教研员组织开展的教研活动本身进行管理和评估,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和水平。
  "三段十有"主题式有效教研活动模型是一个教研活动设计策划的有效策略,它是对原有教研活动策划策略的进一步提炼和提升,它将指导全体教研员在履行"研究、培训、指导、引领和服务"职能,促进全市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更有效地发挥其应有作用。

特别说明: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非《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杂志官网,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4《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编辑部  (权威发表网)   苏ICP备20026650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