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主办单位:云南省委统战部
国际刊号:1671-2811
国内刊号:53-1133/D
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首 页   |   期刊介绍   |   新闻公告   |   征稿要求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本站业务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期刊简明目录
      本刊论文精选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22387 人次
 
    本刊论文
郭华:校本教研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学报》副主编,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家书院常务副院长。

  《中国教师》:郭教授,您好!校本教研,顾名思义,即以校为本的教研,是指学校层面的教学研究活动。我国学校历来有学科教研组的活动,例如备课研讨、听课评议等,校本教研的提出,在概念以及实施方面与学科教研组活动有何本质区别?

  郭华:校本教研这个词是借用国外"schoolbased"一词再加上我们的"教研"组成的。校本的理念就是基于学校,通过学校,为了学校。

  校本教研有自身的内涵和意义。首先,校本教研比学校里的学科教研的范围要大。我国有三级教研室,学校里各学科也有自己的教研组,但校本教研的对象通常是比较宏观的,它可以超越备课,超越学科,研究一些共同的问题,如学校发展、学生的德育问题等等。最重要的是,校本教研一定要研究自己学校发展过程中的真实问题。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我们国家有几个比较重要的教改实验,如南京琅琊路小学的"三个小主人"实验,其实就是非常典型的校本教研,只是那时没有使用这个词而已。为什么提"三个小主人"呢?"文化大革命"十年浪费了很多时间,于是"文化大革命"过后,要抢时间学知识。但是在教知识、学知识的过程中,很多教师都发现,有的教师只教知识,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发展并不见得有多好,反而是那些课外活动搞得好的教师,学生性格活泼,学习成绩也不差。于是就提出了"课内外一体化",既要学知识,也要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后来,学校在南师大教育系的帮助下,进一步提出"三个小主人",即"学习的小主人、集体的小主人、生活的小主人"这样的教学改革思路。这就是基于学校发展过程中的真实问题所做的研究,超越了备课组、学科组的视野,是全校的一个课题。当然,校本教研也包含备课、听课等活动。

  其次,校本教研强调所研究的问题一定要来自学校内部,而非外部。来自外部的研究课题,有教育行政部门的也有大学的,等等。例如,大学教师承接一个重点课题,事先设计好所有实验方案、研究方案,然后找一所中小学校作为试点,这对学校来说就是外部提出的课题,中小学教师只是一个执行者。而校本教研的问题提出、研究设计等,主要应该由学校自己来做(当然不排除外部的帮助)。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很多校本教研都是采用行动研究,即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通过实践来解决问题。因此,校本教研的主体一定是学校、学校教师,这与外部提出、由教师执行的教研不同。从这一点来看,校本教研具有它积极的意义。

  此外,就传统意义上的备课、听课等教研活动来看,校本教研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三级教研在学校教学的指导方面发挥着非常大的作用,但是,学校的自由度、灵活性在一定程度上会受些限制,尤其是学校之外的教研组织在开展集体教研活动时,教师有来自重点学校、一般学校的,研讨的内容难以直接针对不同学校的教师的具体问题,统一性有余而个性化不足,针对性有限,在这个意义上,积极开展学校内部的校本教研活动就非常必要。

  《中国教师》:近十年来全国各级教研系统都在推动学校的校本教研,您认为目前我国学校校本教研质量如何?

  郭华:其实我国一些学校历来在做校本教研,这在前面已经提到过。例如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二中、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虽然之前没有提过"校本教研"这个词,但是他们一直以自己学校发展为主在做研究。其他一些优质高中的选修课的开发,也主要是以本学校为主来进行的。所以,"校本教研"这个词虽然是近十几年来才有,但校本教研的活动是早就有的。

  就校本教研的开展来看,我个人认为高中校的效果相对好一些。高中的教学班一般都比较多,教师也多,所以,校本教研在高中阶段可以比较个性化地开展。而小学不同,有的小学一个年级仅有一个教学班,学校就那么几位教师,信息来源、教师水平都受局限,校本教研的开展就会受到限制。所以,校际之间、区域之间的联络,开展联片教研、区域教研就非常重要了。

  目前来看,对校本教研的理解和实施有些僵化和片面,主要表现在一般意义上的课题研究上。由于常规的校本教研,例如听课、备课等活动,各级教研部门会去统一组织管理,开展的形式以及质量都有保障,没有问题。但就校本教研的课题研究来看,形式化严重,质量差参不齐。一个表现是,现在学校评优、教师职称晋升等等,都需要教师做课题,加重了教师负担,教师们对此怨声载道。这样一来,教师在时间、精力、资源、经费不充沛的情况下,研究的东西大多是低水平的,重复率特别高。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盲目追求课题研究的校本教研效果并不好。当然,有些学校的校本研究还是很有特色、也很有意义的。

  很多在学校开展的课题,也是上级规划的课题,是有经费的。但是由于研究重复多、水平低,经费的支持并没有获得应有的效益。我个人以为,这些用于所谓的教育科学研究的课题经费还不如用来普遍提高教师的工资,让教师们从实际出发,扎扎实实地去研究课堂教学,把教学最根本的问题、每天都要涉及的基本问题研究清楚。其他相关的研究虽然也是应该做的,但不应该强制教师去做。

  《中国教师》:您认为有效的校本教研需要怎样的基本条件?目前影响校本教研有效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郭华:校本教研的有效性与学校类型有关系,与我们对校本教研的理解有关系。如何理解校本教研,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其实,校本教研不需要什么条件,只要有问题意识,有一颗发现问题的心,想着如何把教学搞好,就能发现问题,在此基础上,就会想办法去改进。如果是学校教师,可以把每一天的教学活动都看作是一个研究,每天都是在做研究,不需要特别的条件。只要是在学校,只要是在认认真真地做教学,就是在研究。从这个意义来说,我们可以把每节课看作是一个实验。如,教师上课需要备课,备课实际上就是在写实验假设:目标是什么,达到这样的目标需要选择什么样的路径,需要控制哪些变量等。目标可以看成是因变量,而选择的手段、教学过程等操作都是自变量,这就是在研究,而且是一种自觉的研究。有的教师上了十几年课,就不去备课了,那就变成了一种简单的重复。但是,任何一位想把课上好的教师,他一定会去研究如何教学生才能听明白。所以,我觉得校本教研不需要什么条件,如果需要条件的话,就是教师要有不断改变教学的想法,要有发现问题的眼光。校本教研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而现在很多校本教研与学校直接的教学质量、教学活动、教研活动脱离了,似乎是为了做研究而去做研究,要命的是这种研究还贡献不出什么新知识、新方法。就校本教研本身的意义来说,校本教研就是要解决本学校自己的问题,只要问题解决了,就是有价值的,无论是对学生成长、教师发展还是学校发展都有价值。如果是一个脱离具体学校情境问题的研究,则一定要有新知识或新方法的贡献,要给人以启示,能够被别人所借鉴,能够推广。现在呢,校本研究的题目与一般研究相混淆,既解决不了学校的具体问题,也没有普适研究的意义,这是很遗憾的。当然,即使是校本研究也要在借鉴别人的基础上,去做更好的研究。本来,校本教研既要解决本学校的问题,同时也提高教师的水平,而现在变成为了单纯地做一个研究,这就没什么意义了。

  《中国教师》:大家都说学校要以科研兴校,以教科研促进学校内涵发展、质量提升。那么校本教研如何与学校科研整合呢?可作为一体吗?

  郭华:学校科研能够脱离开所谓的教学研究或者校本教学研究,另搞一套吗?所谓的科研兴校,不是做一个与教育教学没有关系的科研,而是一定要跟学校发展(最核心的就是教育教学,当然还包括德育等其他方面)紧密相关。

  《中国教师》:在提升教师校本教研能力方面,您有何建议?

  郭华:每位教师确实不一样。有的教师确实发现不了问题,这与教师的工作经验、研究能力有很大关系。比如新教师几乎很少能够做研究,我们建议新教师最重要的事是把课上好。新教师刚参加工作时会特别忙乱,对学生不熟悉,学校的规章制度不清楚,还谈不上什么研究。职前教育只是教师的孕育期,教师的成长一定是在学校中。所谓的新手教师,他的研究就应该是熟悉学生、熟悉教材,去观察、学习老教师是怎样做的。如果说研究的话,这也是在做研究,但新教师的研究不是一般意义上要成果的研究,而是为了适应当下的工作。随着教师对学生、教材、学校的熟悉,对教学这一套游刃有余之后,才会去想怎么提高的问题。教师渡过新手期后,分化比较严重。有的教师悟性高,研究能力强,有的教师就是不断重复,原地踏步。当然,不同学校的教师的情况会有不同。学校学科组、备课组的作用是巨大的。有些非常好的学校,对年轻教师的培养很有一套。我写过一本书--《名校没有秘密》,其中有一部分就叫《年轻高手复制记》,写的是那所学校没有多少特级教师而年轻教师占大多数,但整个学校的教学质量、教学水平比较高,就是因为教研有一套好的做法,所有教师的教学都不会差。所以,好学校的好教师就比较多,这的确和学校整体的氛围、传统有很多关系。而在同一所学校,有的教师出类拔萃,有的教师水平一般,这就与教师自觉的研究意识有关。我们常常听到教师提起做研究,我认为教师做研究没有问题,关键是怎么理解研究。做研究,是需要专业自主和专业自信的,有的教师容易"跟风",看起来思想很新,实际上没多少思想,无论写多少文章都不能算作是有研究。

  《中国教师》:对于国家层面的校本教研推进工作,您有何建议?

  郭华:校本教研用推进这个词语不太合适。学校是一个非常自主的社会组织,而且是一个专业组织。这个专业组织有它的专业活动,而且它一定是要做这件事,所以,不需要推进。校本教研本来就是作为促进学校发展、教师专业水平提升的一个常态工作。原来我们学校也一直在做这方面研究。好的学校、好的教师哪有不做校本教研的?国家层面不需要去推进,而应该去倡导大家自觉地去研究教育教学活动,至于到底如何去做,各个学校的办法实际上是很多的。我们的教师是非常敬业的,大家都是利用周末时间去参加培训,愿意把工作做好。

  我不反对搞各类校本教研的评比,但评比多了,也是一种负担,甚至会忘记最初的目的是什么,结果为了评比而评比。另外,要防止两个倾向,一个是不做校本教研,一个就是仅仅关注校本,视野不开阔。

  《中国教师》:对于校本教研的开展,您有何寄语给广大一线教师吗?

  郭华:大家要有自觉发现问题的眼光、自觉研究的意识,教好自己的每一节课。没有研究就没有教学。教学一定是与研究分不开的。

特别说明: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非《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杂志官网,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4《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编辑部  (权威发表网)   苏ICP备20026650号-8